“架”起“息”望,撑开“生命之门”!我院成功救治重症气管狭窄患者
2025-01-08 16:31宣传科
近日,柳州市工人医院鱼峰山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成功为一名重症气管狭窄患者实施了气道覆膜气管支架植入术。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快速精准置入金属覆膜支架,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为患者后续治疗创造了机会。
患者覃先生,62岁,入院时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已持续两个月。经检查,他的气管中段狭窄严重,长度达5cm,狭窄程度超过80%,导致呼吸极度困难,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生命危在旦夕。覃先生曾求治于多家医院,但因病情复杂,始终未获有效治疗。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联合急诊医学科、肿瘤科、胸外科、消化内科等团队,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副院长、科室带头人凌宙贵亲自参与指导,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经全面评估,团队决定采用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植入术。
凌宙贵副院长(右二)与团队在手术中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气管镜团队在镜下直视引导下,成功将覆膜支架植入患者狭窄的气管段,并完成释放。手术历时1小时,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支架植入后
术后,患者呼吸困难即刻缓解,次日已能自主呼吸,无需氧气支持。覃先生对此深感激动:“我终于能自由呼吸了,感觉重获新生!”


气管支架植入前(左)和植入后(右)影像对比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植入术这一先进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我院已经常规开展、成熟应用于临床该技术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气管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为重症气道狭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副主任唐贞明表示: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和技术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气道介入治疗的前沿技术,为更多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
本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我院在高难度气道疾病治疗领域的实力,也凸显了多学科协作在危重症救治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坚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团队努力,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柳州市工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柳州市临床重点专科、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及北京中日医院呼吸专科联盟单位,广西呼吸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柳州市第四批市级人才小高地。牵头成立柳州市医学会睡眠呼吸分会、呼吸内镜分会、柳州市护理学会呼吸与危重症分会,柳州市肺结节及早期肺癌治疗重点实验室、桂中地区呼吸专科医联体、柳州市工人医院睡眠中心、柳州市工人医院呼吸康复中心、柳州市工人医院呼吸多学科诊疗中心。
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良的医疗队伍,包括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10名,博士5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18名。科室目前开设四个病区(普通一、二、三病区,RICU),普通病房共有床位145张,RICU共有床位16张。下设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室、睡眠呼吸诊疗室。开设戒烟门诊、呼吸病专家专病门诊、PCCM综合门诊。
科室设有肺部感染组、慢阻肺组、支气管哮喘与肺部变应性疾病组、呼吸危重症组、介入呼吸病学组、肺结节肺癌组、肺康复组、肺血管组、慢病管理组、烟草组、睡眠呼吸障碍组、间质性肺炎组、胸膜疾病组等亚专业组。科室综合实力雄厚,开展以诊疗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危重症患者为核心的临床业务。积极引进各种新技术,科室开展了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全肺大灌洗及难治性气道异物取出术、气道肿瘤介入治疗、物联网医学技术诊治呼吸系统疾病、胸膜疾病介入诊疗等多项前沿技术。
鱼峰山院区住院地址: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
柳州市工人医院(鱼峰山院区)6号楼3楼
联系电话:0772-2820922
总院住院地址:
1、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柳州市工人医院(新总院区)住院部4楼
联系电话: 0772-3815421
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柳州市工人医院(新总院区)住院部4楼
联系电话: 0772-3728921
3、RICU
柳州市工人医院(新总院区)门诊部4楼
联系电话:0772-373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