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技术 | 血管内超声精准指导,八旬老奶救心成功
2025-01-07 10:31宣传科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成功为一名84岁高龄的患者实施了两次复杂冠脉介入治疗(以下简称PCI)。通过精准运用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彻底解决了患者多支冠脉严重病变的问题,为她的健康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患者杨女士因反复胸痛于2024年10月入院,经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揭示了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均存在严重的狭窄病变,并伴有严重的钙化情况。面对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复杂以及手术风险极高的现状,在病区主任谭保平指导下,治疗团队迅速而果断地制定了分阶段的血运重建治疗方案。
首次手术于2024年10月14日进行,主要针对患者前降支的病变。在IVUS技术的精确指导下,团队准确评估了血管直径与病变范围,并顺利植入了冠脉支架,有效恢复了冠脉的血流。
术前病变的冠脉血管
第二次手术于2024年11月20日展开,针对更为复杂的回旋支病变。在团队的精心操作下,成功完成了支架植入,确保了患者血管的完全重建与功能恢复。
二次PCI术后冠脉血管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主管医生苏海玲以其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耐心的沟通技巧,极大地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了她的治疗信心。术后,杨女士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为了表达对谭保平主任、罗程博士以及整个治疗团队的感激之情,出院后,杨女士特意送来一面写着“医术精湛,医者仁心”锦旗。她表示,在面临高龄与复杂病情的双重压力时,曾对手术充满担忧,但是在谭保平主任带领下的专业团队,通过细致入微的诊疗与耐心沟通,让她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恐惧,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两次手术,重获健康。
近年来,随着冠脉内功能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冠脉介入治疗正从传统的支架植入逐步迈入“精准化时代”。柳州市工人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常规应用IVUS(血管内超声)、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FFR(血流储备分数)等先进的冠脉内血管成像及功能学评价技术。同时,广泛采用切割球囊、刻痕球囊、震波球囊以及冠脉高速旋磨等先进技术,每月为类似数十例复杂冠脉多支病变和重度钙化的冠心病患者成功重建冠脉血运,赢得患者广泛的信赖与好评。
此外,科室还积极开展多项心血管领域的新技术,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可吸收卵圆孔封堵器植入术、为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危急的冠心病类型之一,常以突发胸痛为主要表现,可快速引发心脏功能不全甚至心脏骤停。及时就医、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现代医学手段如PCI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及家属需注意以下几点:
1、警惕胸痛:任何胸痛持续10分钟仍不能缓解,或伴有气短、头昏、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争分夺秒:急性心肌梗死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越早开通血管,效果越好;
3、规范管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长期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在胸痛急救中获得及时救治,降低冠心病带来的健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