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物质会影响孩子的生殖健康?家长应该知道→

2024-11-01 10:11宣传科

 

邻苯二甲酸酯

作为一种增塑剂(塑化剂)

可以使塑料更有张力、更柔软

 

图片来源:觅元素

 

但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

2023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显示

学生文具、书包、童鞋、服装

皆出现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不合格

 

图片来源:觅元素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属于

内分泌干扰物

儿童长期接触

会干扰内分泌系统

影响生殖健康

 

什么是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具有干扰机体内源性激素特点的外源化学物,是激素界的“间谍”,通过影响激素的合成代谢打乱体内平衡,可导致多种健康风险。

 

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来源哪里?

 

1.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

 

2.洗涤剂:烷基化苯酚类;

 

3.农药:滴滴涕、六六六、有机磷酸酯、拟除虫菊酯、除草剂等;

 

图片来源:觅元素

 

4.塑料制品焚烧产物:四氯联苯并二噁英;

 

5.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合成树脂原料中的双酚A,绝缘材料中的多氯联苯等。

 

内分泌干扰物

对儿童有何危害?

 

1.性早熟

 

研究表明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性早熟存在密切关系。女童主要表现在乳房提前发育、月经初潮时间提前等。
2.生殖毒性
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显著的生殖毒性,对儿童影响更为深远。男童长期接触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睾丸及阴茎发育不良、血清促性腺激素及睾酮水平低下,而雌激素水平升高,甚至男童女性化。
图片来源:觅元素
3.神经发育异常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多动症密切相关,还会导致早期心理和精神运动障碍,降低智力,学习困难等。

 

内分泌干扰物会通过哪些途径

危害孩子健康?

 

1.食物摄入:食品添加剂、食物包装袋以及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都可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它们会随食物一起进入儿童体内。

 

2.呼吸吸入: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通过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垃圾焚烧等方式释放到大气中,经呼吸吸入进入儿童体内。

 

图片来源:觅元素

 

3.皮肤接触:儿童护理产品如洗发水和沐浴液,日常消费品如玩具、衣服、鞋子、学习用品等所含有的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皮肤接触影响健康。

 

如何减少内分泌干扰物

对孩子的危害?

 

1.减少塑料产品的使用。选择标有“无EDCs”“无塑化剂”“无BPA”标识的塑料产品。

 

2.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减少农药残留。

 

3.少吃罐装食物。

 

4.少给孩子买塑料玩具。

 

5.针对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在挑选日常生活用品时要确保成分安全。

 

邻苯二甲酸酯等增塑剂

对儿童的生殖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家长和监护人在选择儿童用品时

应考虑这些健康影响

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儿童的健康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智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