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内首例!我院普外一病区(胃肠)成功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残胃癌根治术”
2022-04-13 10:36宣传科
4月8日,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胃肠)手术团队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为一例残胃癌患者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残胃癌根治术”,这在区内尚属首次。
患者张先生30年前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3月29日到我院胃镜检查发现残胃病变,病理确诊为腺癌。
患者既往手术时间长,临床资料少,腹腔内消化道重建方式、血管处理情况不明朗,这都为诊疗带来了困难。吴东波主任团队仔细分析了张先生的病情,果断选择了为患者进行手术,并制定了运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的方案。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
4月8号,患者进入手术室,顺利麻醉后,手术团队安装各机械臂并开始手术,患者腹腔内情况如术前预想一般:肝胃粘连、脾胃粘连,吻合口与胰腺、横结肠粘连,均为手术带来困难。但是,借助达芬奇手术系统稳定的机械臂,按照术前规划的手术入路,吴东波博士首先完成了腹腔粘连的游离,然后通过放大10倍的3D高清视野,仔细分辨吻合口与横结肠系膜之间、吻合口与胰腺被膜之间的微小间隙,应用可以转腕540度的Endo-wrist手术器械操作,精细地完成了吻合口的安全分离,并保护好横结肠及胰腺正常组织。最后,根据胃癌手术原则,借助放大10倍的3D视野,清晰显露局部血管和淋巴结,完成各组各站淋巴结的清扫。
吴东波主任操作达芬奇机器人
整个手术精准,过程流畅顺利,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患者术后第一天就能喝水,自行下地活动。张先生高兴地说:“做完手术后第一天就可以喝水, 就可以下床走路,有点不可思议!”
患者张先生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
据吴东波博士介绍,残胃癌是指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出现的原发癌。残胃癌是胃癌的一种,这种疾病其发生率在2%左右。外科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癌变部位往往位于吻合口处,消化道重建不易,且既往手术后的腹腔粘连为淋巴结清扫带来困难,术中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副损伤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残胃癌手术一向是胃肠外科医生面前的难题。
吴东波主任团队完成区内首次报道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残胃癌根治术”,正是借助达芬奇机器人具备的操作安全稳定、图像3D高清、器械灵活精准的优势,使其能完成传统腹腔镜设备无法完成的手术,为患者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专科特色
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 Xi)手术。我院拥有最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达芬奇机器人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微创方法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优点包括:手术更加精细稳定,可减少手术出血,降低输血概率,降低术后吻合口瘘、肠漏等并发症,患者更快地下床活动和进食,更快回归正常生活。
胃肠道肿瘤的精准诊疗。科室以胃肠肿瘤的诊治为主攻方向,力推胃肠道肿瘤的精准诊疗模式。内容包括:1.肿瘤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方案;2.基于数字医学的术前规划;3.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技术的微创手术;4.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管理;5.基于基因检测的辅助治疗。
胃肠道肿瘤的腹腔热灌注治疗。科室在广西区内率先引进、开展胃肠道肿瘤腹腔热灌注技术,目的是提高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腹腔热灌注治疗是利用物理方法使肿瘤细胞迅速凋亡,利用药物敏感性的增加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微创减重手术。科室在桂中地区率先开展腹腔镜微创减重手术。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袖状胃手术和胃旁路手术。减重手术可以持久、显著地减轻患者体重,显著解决或改善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其他肥胖合并症,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和其他合并症的药物使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规范诊治。科室重视胃肠道间质瘤等特殊类型肿瘤的诊治,建立肿瘤患者独立档案,指导规范化治疗,并定期随访评估。
建设舒适康复无痛病房。科室制定规范的、科学的胃肠手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包括:术前的宣教和功能锻炼,微创的手术和优化的麻醉,术后的镇痛、早期进食和早期活动等。开展加速康复外科,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加速了术后康复、减少了术后疼痛、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造口、伤口、营养、加速康复外科专业护理。科室护理团队拥有国际造口治疗师2人,创面治疗师1人,营养专科护士1人。积极开展肠造口患者全程规范化护理,包括:造口术前定位、术后康复指导、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及造口并发症的处理。应用现代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敷料,对术后腹部伤口进行管理,协助医生有效治疗各种疑难、慢性不愈伤口,缩短伤口愈合及治疗时间。成立营养护理小组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个体规范化的护理指导。
临床、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科室荣获多次“优秀科室”称号。科室人员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区级和市级科研课题,发表多篇SCI 收录论文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获多项广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奖三等奖、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等。